2002-01-28
发布日期:2025-01-07 15:45 点击次数:102
第12版(企业界)专栏:各抒己见 倘若优不胜劣不汰 晓 白 东北制药,这个两年前国有企业脱困的典型,最近陷入了维C价格战的窘境。 维C是东药的主产品,笔者两年前采访东药时,他们正在上万吨维C。按照当时东药的设想,生产已形成规模效应,价格在同行业中颇有优势,前景美好。 最近媒体透露,许多地方小企业看到维C有利可图,争上项目,以极低的价格抢占市场,逼得东药这些大企业也跟着降价,日子越来越不好过。 某一行业利润丰厚,吸引众多企业来分一杯羹,是极正常的事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。瓜分市场的人多了,总产出增加,迫使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,利润摊薄,也没什么奇怪,市场经济原就有“零利润定理”。 先进入的企业没有理由埋怨有人来竞争,他们困惑的是,价格一降再降,利润已近于零,怎么还是无法实现优胜劣汰呢? 这其中有两种可能。 其一,创新出现,也许是新技术,也许是新设备、新的管理方式,使成本大幅下降。创新的企业胸有成竹,当然有资本来打价格战,逼退其他同行。 其二,在行业内并没有什么可以促使成本下降的创新,但在竞争中,一些企业始终有人保底。受保护的企业此时参与竞争,对其他企业不太公平。此处说不公平,是指如果企业产权清晰并已市场化,企业会依据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来考虑是否继续生产,倘若价格不仅低于可变成本,而且低于固定成本,企业当不得不考虑退出或转产,而受保护的企业可以不受这个规律约束。 目前的维C大战是哪种情形呢?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个别企业有“法宝”,但事实是,的确有一些企业,规模不大,技术未必多先进,但产权不清,企业管理者可以无所顾忌地去杀价,去继续扩大生产,因为地方政府出于就业、政绩等考虑,出了问题会不断拿钱去拯救。维C的情形在许多行业都发生过,最典型的莫过于家电行业,价格战打了这么多年,一些企业还在政府的保护下生存,并以低廉的价格去冲击市场。 市场竞争的结果应该是“优胜劣汰”。倘若总是政府拿钱去保护、拯救那些不该救的企业,那些企业未必就活得好,本应长大的好企业却难以成长。好的企业得不到市场,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不能退出,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,也遏制了经济活力,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企业,也是整个行业、整个市场。从这个角度看,当价格战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上演,在呼吁企业不要进行恶性竞争的时候,政府要在建立退出机制、畅通退出通道方面多下功夫。